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新鲜果蔬行业发展现状 果蔬行业调研与投资策略前景预测报告_全球播资讯

2023-04-24 19:33:48 来源:中研网

新鲜果蔬都含丰富的维生素,具有促进消化、降血压、排毒等作用。在当前大健康背景下,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更倾向于购买优质且原汁原味的鲜果。

近年来,“绿色、天然”概念盛行,果汁饮料消费持续增长,已成为饮品市场的主力,预计未来5年内,每年增幅在10%以上。


【资料图】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吃的主食中脂肪及蛋白含量较高,这样,不但增加了人体的器官的负担,也使人们无形中体重大大增加,体形变的雍肿起来,这样人们就对这一变化有点不可接受了,尤其是女士,所以,果蔬的重要性一下子变的大了起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并提出到2030年,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体重管理的问题愈发重视,有着强烈的减肥需求。

近些年来健身减肥人群逐渐增多,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鲜果当作自己的减脂食物之一,因此,我国鲜果零售市场规模整体增长。

新鲜果蔬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包括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生产逐渐向六大传统优势区域集中;蔬菜生产的安全性、生态性、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据预测,未来10年我国蔬菜面积趋于稳定,产量增长逐步趋缓,蔬菜生产在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平衡宽松状态。

目前整个果蔬行业仍然存在很多痛点,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我国虽然是果蔬生产大国却不是强国,普通果蔬存在大量滞销的现象,果蔬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品质却在下降,虫害难控,农药化肥大量使用,耕地质量下降,环境遭破坏,不仅形成了恶性循环,更导致果农损失惨重,日子苦不堪言。

对于下游果蔬商来说做生意也很不容易,一般都要凌晨来到当地的果蔬市场采购,散户采购议价能力又弱,水果进价就比较高。

另外加上运输、仓储、门店和人工费用,利润就很少了,传统的水果产供销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创新变革迫在眉睫。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新鲜果蔬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冷链物流可以使生鲜蔬菜、食品、药品等商品在生产、运输、储藏等过程中保持低温,以保证生鲜质量,减少损耗。

随着生鲜蔬菜产量和质量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融合发展,将扩大蔬菜等农产品的交付范围,推动蔬菜市场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中央“三农”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流通环节不断优化,建立健全从乡村到城市的农产品产销配送体系,从田间到餐桌的供销渠道越来越便捷通畅。

同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数字化农业战略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带动传统蔬菜产业振兴,蔬菜行业前景广阔。

新鲜果蔬行业发展分析

目前,智慧农业在我国展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

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GIS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使中国农业从原来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和安全的智慧农业模式。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存储,全面感知,数据上云等方式使得智慧农业的传输网络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不断涌现。

未来,智慧农业将深入农业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行业发展。

针对目前我国的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发展果蔬加工业,不仅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产后附加值,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性高效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缓解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另外,我国果蔬生产已开始形成较合理的区域化分布,经过进一步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通过加速西部大开发的步伐,我国果蔬产业“西移”已现端倪。

切实抓住“果蔬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推进西部地区果蔬加工业的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想要了解更多新鲜果蔬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新鲜果蔬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新鲜果蔬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新鲜果蔬行业的市场规模、新鲜果蔬市场供需求状况、新鲜果蔬市场竞争状况和新鲜果蔬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对新鲜果蔬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