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高峰后,可能是新冠二次高峰
文 | 北方朔风
(资料图)
最近一段时间,从各方面的消息,包括疾控的数据,身边统计学,还有互联网上的说法来看,最近一段时间新冠的感染有一定的抬头趋势。笔者之前也进行过第二次感染高峰的预测,从实际情况来看,之前的预测有一些偏差,不过考虑现在的情况,笔者认为第二波感染高峰,将要来临的可能性较大。结合现在的情况,这里也希望给大家一些可行的建议。
新冠感染高峰的产生,是哪些因素共同导致的呢?第一点肯定是免疫力的强弱,人体感染或是接种疫苗之后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显然并不是十分长久,从数据来看,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就会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保护作用会降低很多,而现在距离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群体的免疫力水平显然是很低的;
第二是毒株的变异,虽然总的突变趋势肯定是免疫逃逸能力的增强,但是总的来说,形成一个在特定时间有绝对优势地位的毒株,是需要时间的,目前xbb系列的部分变异株,显示出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为第二波的感染高峰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就是人口的大量流动,今年五一旅游的火爆程度显然是很高的,这是报复性消费的必然,笔者很理解人民群众的心情,毕竟笔者这种在疫情之前就特别不喜欢旅游的人,终究是少数,但是大量的人口流动也必然会带来新冠传播的加速。综合这些原因,我们不难做出判断,在五一之后,会有一波感染高峰。
在之前一段时间,笔者甚至看到了部分很难说是乐观还是愚昧的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说新冠的大流行今年就会结束,之后基本上不会有新冠的感染高峰,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发生呢?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出现某些技术上的巨大突破,或者是新冠出现了某个非常特化的突变。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信息,对于现实的判断,不能基于自己的想法,而应该基于事实。接下来的感染高峰必然会出现。
不过关于这个高峰,笔者还是坚持之前的判断,首先,这波高峰程度会比较低,这是结合了各国情况做出的判断,这一波感染因为人群之中依然存在一些免疫力,所以峰值会低很多,医疗系统的压力也是如此;随之而来的,这波感染高峰会相对拉长一些,不会有之前那样超快速上升的局面。同时,因为各地情况的差异,各地的高峰期也会存在不小的差异。总的来说,这一波带来的冲击相较于第一波,是小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在秋季有一波较大的高峰的可能性。
至于具体到各地的情况,从规律来说,边境口岸城市和有国际机场的城市出现高峰的事件可能会早一些,这里的人口流动性更大,而且从其他国家带来的新变种可能性更多。不过具体到每个地方,这就很难说了,毕竟现在的检测数量,实在是有点少了,只能靠网上的说法,比如说最近的上海车展,除了冰淇淋,还有不少人说,逛了之后出现了二次感染的情况;最近一些其他的展会的讨论之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当然,一个讨论较多的问题,是关于季节对于新冠的影响,依然有不少人相信,夏季可以降低新冠的传染力,这个说法不能说全错,但是并不准确。系统的说,夏天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可以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更高的温度与更强的紫外线会降低病毒在户外的生存时间,而相较于冬季,在夏季,人的呼吸道免疫系统运行更加有效(这是岩崎明子小组的一个研究成果,很有意思,可以去查一查)。
但是,从实践来看,对于新冠这个传染性超强的东西来说,这个效果就很一般了,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次在夏季的传播高峰。另外,夏季也会导致其他的问题,夏季因为温度的上升,人往往更倾向于呆在室内,而大量人口聚集的室内场地也会使用中央空调,这显然会明显提高传播的风险。所以不要对于夏季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效率有什么不切实际的估计。相反,在到了开中央空调的天气之后,要对于人员密集场合的复杂性有必要的估计。
所以,面对下一波新冠感染高峰,要做的准备还是有很多的。不过在做各种技术准备之前,要明确一个心态问题,那就是虽然要严加防范,但是后面的感染高峰防御起来的难度相对于第一波是有不少降低的。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这不是让人过于放松,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面对自己无限加压也绝对是不必要的。正确的心态应该是认识到现在的情况,并且借此调整出来一套有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
像是之前第一波没有中招的朋友,不要骄傲,要总结之前的经验;之前感染过新冠的朋友,也没必要摆烂,保持一定程度的防护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经济或者是其他原因难以做到特别完全防护的朋友,也没必要感到无奈,进行一部分的防护,依然是可以降低感染新冠的可能性,从长期来说,这依然对于健康有极大的帮助。
至于技术上面的准备,首先是没有接种加强针的朋友,应该选择接种疫苗,总的来说,新出的疫苗效果肯定是好一些的,不过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很多地方想要拿到最新的疫苗需要较长的周期,这一波感染高峰之前肯定是等不到了。在可能的情况,笔者建议选择吸入式的疫苗,效果相对会好一些。虽然现在的疫苗相对于第一代有所改良,但因为层出不穷的变异,我们依然不应该对它们的效果有太乐观的估计。
第二点,自然是以口罩为代表的防护装备,这些东西在夏天戴起来可能很不舒服,但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不穿戴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做到有效防护的。考虑到实际情况,在温度较高,人流量较少的室外,穿戴较薄的口罩与防护设备也是合理的选择。毕竟,如果强行顶着高温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那么汗水很可能明显影响防护效果,在出行的时候准备额外的防护设备,以供替换也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笔者还看到了一些研究,证明鼻腔比起喉咙更容易传染新冠病毒,所以在就餐之类的环境之下,佩戴保护鼻子的“口罩”是有意义的。不过遗憾的是,这类产品的丰富性是很低的。笔者之前就感慨过,实际上部分企业开发过一些个性化的防护设备,这些设备在尽量保持防护能力的前提之下,能很大程度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毕竟这些防护设备在设计之初就不是给日常使用的。但是遗憾的是,这些产品的商业化大多数都不尽人意,非常令人无奈。
第三,关于家中的各种设备与物资的准备,现在也可以补齐了,上一波高峰的时候,很多物资都不足,这次应该不会有这种情况,所以现在做准备是很有必要的。退烧止咳的药物自然是需要准备的,抗原也是需要准备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再准备一些流感抗原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年全球的流感流行趋势还是存在的,而且新冠感染对于免疫力的长期影响,很可能会增加流感感染的几率。
至于血氧设备,制氧机,空气净化设备,消毒装置,诸位可以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配置。此外,国内最近一段时间获批了几个国产的抗病毒类药物,也为大家增加了更多的选项。此外,这一波感染的时候,医疗系统的负担应该会相对较低,所以如果有什么较严重的情况,也应该及时去医院,个人能解决的问题终究是有限的。
以及,还有一个需要讨论的就是出行的问题,在流行高峰期,很有必要降低前往人口密集地点的频率。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很多时候这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绝大多数并不能长期呆在房子里边,一周只出门一两次。生活的压力是十分现实的问题,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但是即便如此,依然存在一些可以优化的空间,比如说购物的时候,提前进行规划,一次性购买相对较长时间的生活物资,哪怕是出去旅游,也选点人少的景点,人挤人这种事情,本来也就没什么意思。
此外还有个点,是之前很多人关注的各种预防用鼻喷,似乎最近没什么消息,不过从各位特别关注这方面信息的朋友打听的小道消息来说,这方面的实验还是在继续的,不过没有蹭上紧急批准的这一波东风,所以自然得按照实验流程来进行。
严格来说,这些鼻喷的不管是单抗还是多肽,都属于创新较多的那种,按照正常流程去走的话,速度不会太快,下半年能批准就算是比较快了。而且这类药物的成本也是个问题,如果到时候批准了,笔者倒是支持在经济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这类药物,去降低新冠的感染率。当然,也要理性看待实际使用效果。
从长期来说,新冠的感染高峰会一波又一波,而且很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一些毒力远比现在版本强的存在,这都是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意识到新冠的危害,并且为此进行防护的人群,应该怎么做呢?指望技术上面的突破不是没有道理的,新一代的疫苗,鼻喷,口服药物,随着技术的进步确实有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很多人都装作这个问题不存在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这些产品,那么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的。
而且从资本规律的角度来说,愿意为此付款的人减少,研发的速度自然也会变慢;至于指望大自然在扔骰子的时候保持仁慈,让低毒的毒株占据环境,也靠谱不到什么地方。那么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新冠这种东西,很可能伴随我们一生。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我们所做的事情能起到的意义也很单一,这不得不说,是个有些西西弗斯的味道,很存在主义的问题。或许,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并且为此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是个比技术更加重要的问题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