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探奇峡
从宁夏甘肃交界的黑山峡咆哮而出的黄河,在中卫市南长滩拐了个大弯,等待着第二次加速。
南长滩村四面靠山,一河环流,形成了月牙湾的半岛,这里是黄河流经宁夏的第一村,也是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美丽新宁夏 黄河千里行”报道小分队行进式采访的第一站。
(资料图)
“两两对称坐好。”南长滩村的古渡口,采访小分队一行人登上橡皮艇。驾驶橡皮艇的村民李进武已在黄河两岸摆渡27个年头,此时此刻他气定神闲把着舵,顺流而下。
“前面浪来了,快坐稳扶好!”李进武一声令下,大家不敢怠慢,一只手抓紧手中的相机,另一只手死死拽着皮艇边缘的绳索。随着一波波水浪拍来,大家一晃一荡,虽然知道这样拍照、录视频,会晃动不稳,但深知机会难得,频频按动快门留下宝贵素材,“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淹没在橡皮艇的轰鸣声中。
橡皮艇前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漩涡,瞬间生成,瞬间消失,又随之出现新的漩涡……
一辈子在河滩浪头上讨生计的李进武,依据四周的浪头与漩涡,准确判断出与峡谷的距离。
“前面就是虎头石,过了虎头石就到虎峡了。”说罢,李进武目光开始变得冷峻,加大油门前进,辨水纹,识礁石,开始进峡谷了。
坐在船头凝望,前方虎头石轮廓逐渐清晰,随着橡皮艇速度加快,河水湍急处,虎头石似张开的虎口向我们迫近。
当能清晰地看到虎头石上的纹理时,眼看要一头栽进“虎口”,不禁屏住呼吸,双手抓紧两侧绳索。突然,李进武稳稳打个方向,好似过山车一般,连人带船猛地一荡,与这头“拦路虎”擦身而过,一行人有惊无险进入虎峡。
“峡里的湾子,狭窄处40米左右。”刚过黑石嘴,两侧山崖将河床挤压收缩,进入峡谷的水流还没反应过来,纷纷前扑后拥变得凶猛异常,掀起阵阵波浪,拍打在两岸峭壁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虎峡两岸壁立千仞,飞进峡谷的两只黄河水鸭,一时也难寻容足之处。
“这里还有长城遗迹!”这么陡峭的天险,居然还能修长城?
众人一脸疑惑,顺着李进武手指的方向,仔细看,这才发现,山壁上、大小水沟中遗存有很多石块垒砌的长城段落,一条条长方形石块垒放得整整齐齐,让原本壁立如墙的山崖变得更加陡峭光滑,丝毫不给外人任何在此攀登翻越的机会。
古人真有大智慧!数万现存的长城墙体连峰接壁,断续相连,贯穿虎峡,让天险虎峡更添气势。
行驶到银洞沟处,我们才艰难地在峭壁缝隙间找到一小块滩涂,升起无人机,飞至百余米高空,方才掠过峭壁山头,峡内不见半点阳光,峡外却山连着山,万里晴空。山崖高耸,黑褐色的崖壁让昏暗的峡谷变得愈加阴沉。
随着日落西山,橡皮艇行驶到老爷崖,依依不舍开始返航。从空中俯瞰,船后激起一层层波浪,在湍急的峡谷中依次伸展。
“李叔,你开得真稳!”回到轮渡口,李进武面对大家的“点赞”摆摆手说,“技术只是一方面,主要是现在条件好多咧,比起之前我师傅那一代筏工,现在的人享福了。”
在轮渡和汽艇出现之前,穿梭于黑山峡上下游的是大大小小的羊皮筏子。那时候的筏工只有羊皮筏子一种渡河工具,面对峡谷湍急河水、暗礁或者漩涡,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挥动船桨,一次次渡“险”而过,把南长滩的香水梨、大枣等特产运出村子,载着乡亲们渡向外面的世界。
渡河的接力棒传到李进武手里,变的是渡河工具,不变的是方便乡亲出行的初心。
“渡口不遗留一个乘客,村里乡亲渡河都不收费。”为了方便前来旅游的游客、外出求学就医办事的村民,李进武在四五平方米的船舱里支了张简易床,白天就是没有渡河的人也守在渡船上,多年来风雨无阻。有急事的村民只要打电话,他就会赶到渡口等待。许多次半夜紧急出船,更是毫无怨言。
2018年,黄河黑山峡段突发大水,沿山公路被冲断了好几段。有村民在半夜突然休克,情况危急。李进武开着汽艇摸黑穿过虎峡,送病人到中卫市区,及时挽救了村民的生命。
“现在的日子好多了,来南长滩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村民开起了民宿,大家追求好日子的心劲越来越足。”晚霞照耀在“长滩一号”轮渡的甲板上,映红了李进武黝黑的脸庞。
远处,黄河虎峡传来阵阵咆哮声。渡船再次出发,载着南长滩人驶向希望的彼岸。(记者 苏峰 杜晓星 何耐江 王沛瑶 杨玉瑛 何婉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