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辣遍全国的重庆“艳椒” 全国推广面积超千万亩

2023-07-07 23:07:54 来源:重庆日报网

火锅之都,无辣不欢。一锅翻滚沸腾的红汤,必不可少辣椒这味料。

作为重庆辣椒品种的一张王牌,2004年“艳椒425”的杂交配组成功,开启了国内加工型辣椒杂交育种的先河,找到了新的育种方向,奠定了重庆加工型辣椒的“江湖地位”。

20年来,市农科院“辣椒科研天团”一路披荆斩棘,敏锐抓住生产端、消费端的热点,不断升级壮大“艳椒”家族:适合做干辣椒的“艳椒425”,适合做泡椒的“艳椒435”,可以机收的“艳椒465”“艳椒485”等品种,成功让重庆辣椒辣遍全国。


(资料图片)

就在不久前,“艳椒465”还入围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名单。“今年我们‘艳椒’系列推广面积在40万亩以上,总推广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亩!”7月7日,“艳椒”品种选育人之一、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黄启中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近期团队又新选育“艳椒”品种5个,正计划申请国家品种鉴定。

“艳椒”诞生的背后

20年间,“艳椒”之所以倍受市场欢迎且一直在辣椒界享有“江湖地位”,皆因育种专家的精心“设计”。

这要从“艳椒”系列最初的“设计者”吕中华说起。

时间回到1996年,在选育出的菜用型辣椒杂交品种“渝椒5号”大受欢迎时,时任原市农科所副所长吕中华提出要做加工型辣椒的杂交选育。

这是一场在危与机中的突围: 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菜用型辣椒杂交选育启动后,经过十余年发展,品种选育似乎已触到“天花板”,少有划时代的重大品种出现。且就当时的品种而言,江苏、湖南等地处于领先地位,难以撼动。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加快,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加工型辣椒的需求猛增。

“当时种加工型辣椒的人不多,基本上都是农户自种,种一点拿来做泡椒。”吕中华说,那些品种多是常规自留种,退化严重,产量、品质都很低,“ 加工型辣椒的杂交选育势在必行!”

通过收集农户以及加工企业、制种企业的意见、需求,吕中华很快明确了选育方向:大果、高辣、高干制率。

为了尽快满足市场需求,她一方面着手对常规自留种的提纯复壮,一方面在全国各地搜集资源材料,加紧开展杂交组合。

2004年冬季,以结果多的材料作父本、果实大的材料作母本的杂交组合配组成功,结出了单果重5克以上的杂交朝天椒,个头增加一倍!

兴奋的吕中华很快召集团队开会:“咱们一定要取一个红红火火、娇艳欲滴的名字。”

“就叫艳椒吧,我们这个果子结起就是红艳艳的!”有人提议。

2006年,“艳椒425”开始在重庆、贵州试种。

“艳椒”家族的壮大

作为“艳椒”的成果应用单位负责人,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建国仍清楚地记得,这颗让人“惊艳”的辣椒在推广时却遭到了不少质疑。

因为果长有8—10厘米,外貌上与传统朝天椒并不一致,且单果更重,果实成熟后就会往下坠,试种农户表示“上当”了,贵州某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甚至还把种子销售人员叫到田间质问:“你这辣椒朝下长,怎么能是朝天椒呢?”

最终通过实际验证,“艳椒425”表现优异——每亩可产鲜椒3000斤,辣度达到3.5万SHU(斯科维尔辣度),属于高辣等级。果实水分含量低、干物质含量高,辣椒干制率高,4.2斤鲜红辣椒就可制出1斤干辣椒,较同类型品种用料减少40%。

“艳椒425”优异的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打动了包括德庄在内的诸多火锅底料加工企业,逐渐在西南食辣地区推广开来。

与此同时,“艳椒425”也开创了大果朝天椒的类型,以较高的综合品质,成为后续育种的标杆品种。

后来,根据市场需求,由吕中华、黄任中、黄启中组成的团队又培育出适合做泡椒的“艳椒435”。

一般泡椒最长要泡到90天左右,这就要求辣椒必须耐泡,而且久泡不软不烂。“艳椒435”的果肉较厚,果皮硬度高,辣度更是达到4至5万SHU。“我们人类正常食辣最高也就是7万SHU,这个已经属于特别辣的了。”黄启中说。

2021年,从吕中华手中接过“接力棒”的黄任中、黄启中带领团队又选育出干鲜兼用的“艳椒465”,除了干制外,可作为尖椒鸡、尖椒兔等菜品的“最佳伴侣”。

尽管各品种用途不尽相同,但“艳椒”系列均以高辣、长果、易采摘为特色。在双福农贸市场从事辣椒销售的李昭勇就对“艳椒”青睐有加,他说:“我每年销售加工型辣椒上万吨,三分之一都是‘艳椒’。”

“艳椒”挺进北方市场

在产销两端均受欢迎,“艳椒”系列成为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的王牌产品,为公司带去了丰厚利润。

但更让钟建国感到高兴的是,目前国内吃辣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他们更追求辛辣带来的刺激感。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间,我国辣椒播种面积增长了30%,现已达到3220万亩,占全国蔬菜面积的10%左右,其中,加工型辣椒面积增长尤为迅猛。

辣椒可以去除湿气与寒气,高品质的“艳椒”系列在市场上的表现,也让科研人更有底气。近几年,“艳椒”系列开始挺进北方市场,种植基地还发展到了新疆。

黄任中介绍,辣椒作为一个致富产业,发展的最大难点就是生产劳动强度高,“我们当初之所以要选育大果,其实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让它好采摘。摘50斤传统品种的时间,能摘150斤‘艳椒425’。”

与南方相比,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人力成本更高,看准北方市场潜力后,黄任中团队又开始向机收方向攻关,近两年培育的“艳椒465”“艳椒485”均在新疆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效果。

然而,辣椒是分批成熟的,集中机收时不能保证所有的辣椒已经成熟,因而还要再对品种进行优化。

品种优化的难度不小。主要是早熟朝天椒材料少,而且早熟品种产量也难以保证。“但我们必须坚持攻关,通过新品种与农机有机结合,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让‘艳椒’红遍中国!”黄任中表示。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